[南方网]致敬40年,汕头再出发| 汕头大学 办学格局“东拓西进”“一体多翼”创新飞跃
来源: 时间:2020-10-27 09:56
【南方网】致敬40年,汕头再出发 | 汕头大学 办学格局“东拓西进”“一体多翼”创新飞跃
2020-10-26 09:04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汕头大学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与汕头特区同成长、共命运。她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也是广东唯一一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建校近40年来,诠释了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如何携手而行,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在荒山野岭建起一所大学
在汕头大学升旗台后方,有一块写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碑,很少有学生会留意到,这块碑的背面记载的是《汕头大学建校纪略》。“粤东向为文化发达之区,潮汕古有海滨邹鲁之誉。入本世纪,兴办大学之议迭起;有识之士,奔走呼吁而终未果。一九七九年初,与筹建汕头经济特区同时,筹办汕头大学。”500多字的建校纪略,记录了1979年至1990年该校办学历史。
1979年1月,筹办汕头大学的想法开始酝酿、提出;1981年9月,广东省委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起步建设。同年,汕头大学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学校由广东省政府主管,得到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潮汕地区百年大学梦圆。在1981年至1983年的筹建阶段,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教职员工怀着一颗为创办汕头大学贡献力量的心,在极其简陋和困难的环境下“开荒”。
进入1983年秋季,建校的第一期基建工程动工,汕头大学采取边基建边招生的方针招收了首届本科生,揭开了该校办学史。1986年春季,汕头大学仅用两年的时间,高速完成建校第一期基建,为办学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随即党委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1987年,汕头大学校董会成立,大胆借鉴国外高校董事会的模式,协助汕头市政府对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开展积极的实质性工作。
在教育部、广东省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汕头大学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国家领导人多次莅汕指导学校发展,学校师生备受鼓舞;各兄弟院校慷慨支援,海内外潮人关心帮助,提升办学水平;汕头市委、市政府将办好汕头大学作为全市重要工作之一,要求党政、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共同支持办好汕头大学,多次拨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步一步,汕头大学发展稳步前进。
经过十年艰苦创业,1990年2月8日,汕头大学举行落成庆典仪式,“昔日桑浦荒山野岭,而今黉宫鳞次栉比。文理工医,日臻齐备;桃李灼灼,书声琅琅”。据资料记载,彼时汕头大学初具规模,办起了12个系和一个医学院,开设了15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设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已毕业三届本科生1186人,为地方培养了各类急需的专科生1426人,还招收了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学生。
汕头大学全景图。杨立轩摄
多项教改开国内高教之先河
汕头大学起步建设时,面对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几十年封闭办学的历史,需要非凡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注定该校要走一条国内高校没有走过的路。
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汕头大学,承袭了拓荒精神和改革创新的基因,一路勇于改革、不懈探索,走出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在建立之初,汕头大学就瞄准了“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入新世纪,汕头大学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请外籍人才担任执行校长、副校长、院长等职务,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及人事制度上展开全方位改革。
2001年启动阳光财务改革探索;2002年启动国际基准学分制和英语提升计划改革,推行系统整合医学培养模式;2005年探索CDIO工程教育改革、ISO标准化管理;2006年推行年薪制改革;2007年开启医学院全英班教育;2008年开展住宿学院制改革试点;2009年开设整合思维必修课……39年砥砺前行,汕头大学的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也体现出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
改革不断开花结果,受惠的是学生。在本科教育方面,汕头大学实行“五个一”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积极推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素质拓展。“五个一”即让学生拥有一张含金量高的文凭、一份雅思考试成绩、一次出国(境)机会、一项原创专业作品、一份好工作或创办一家企业。
汕头大学重视精细化人才培养,实行小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据2019年数据显示,30人以下开课班占45.4%,生师比例已达到9.6:1。此外,汕头大学学科齐全,文、理、医、工融合,学生拥有三次转专业的机会,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在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榜上,汕头大学位居全国第57位,薪酬指数升幅位居全国第30名,凸显了该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2010年,汕头大学在全国首创公益课程,并从2012年起设置为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以此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自觉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公益课程强化劳动育人的同时,汕头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本科四年全程书院制,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院和书院的双重“哺育”,构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汕头大学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可获学费全额奖励,这为学生拓展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国际化办学特色获认可
国际化是汕头大学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借鉴国际著名高校的先进经验展开本土化改革。汕头大学自创办之初就引入外籍教师,如今外籍教师比例占到14%,近50%教师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验。此外,汕头大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访问学校,为本科学生开设课程或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汕头大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出国出境机会,培育学生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家国情怀,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自2015年起,汕头大学陆续进入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亚洲大学、年轻大学等排名,国际化、精细化特色广受认可。2018年9月12日,汕头大学成立国际学院,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等20个国家的近70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据学校统计,2019届毕业生59.4%有境外交流学习的体验。
与汕头大学一墙之隔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正是该校遵循“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的。如今,两所高校在为汕头地区、广东省乃至全国培养卓越人才的同时,也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18年11月4日,汕头大学成为广东高校第一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示范校,将加大在人才培养模式、人事制度、科研体制机制、学术评价体系、资源募集调配机制等关键领域环节的改革力度,重点突破,为广东高等教育探索形成符合教育规律、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汕头大学着力培养“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时代新人。 汕头大学供图
立足汕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变局开新局,发展显担当。2019年1月,汕头大学召开第五次党代会,会议确定了未来学校发展定位及从现在起到建校60周年前后学校发展“三步走”战略安排。今后,汕头大学的定位是“一所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将分为“三步走”,到建校60年(2040年)前后实现综合实力稳居国内一流高校行列的目标。
为支持学校发展战略,汕头市委、市政府为汕头大学提供市卫生学校作为扩招过渡时期校区;支持在汕头大学校园增建一栋教学实验大楼;同时加紧东海岸亚青会场馆建设,预计2021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后将移交,作为汕头大学东校区的设施。
根据规划,东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551亩,分四期建设:一期为场馆区(“一场两馆”),用地面积约365亩,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二期为学生宿舍区(运动员村),用地面积约369亩,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三期为教学实验区,用地面积约334亩,建筑面积约24.5万平方米;四期为扩容新增建设用地,用地面积约483亩,建筑面积约44.5万平方米。
当前,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面对未来,汕头大学立足汕头扎根粤东,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资源。
“学校虽然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但发展的机会平等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建设,才不会错失重大的发展机遇。”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姜虹表示,该校将抓住新机遇,明确“东拓西进,一体多翼”扩大办学格局,实现新飞跃。
据悉,“东拓”是指在建的东校区,未来将达到在校生2万人规模,相当于在汕头东海岸再建一所“汕大”,给学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西进”则已经在佛山、广州、深圳布局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大批贴近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姜虹表示,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子,重点建设“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各类应用型研究平台20个,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和科研创新重要平台,以此持续为粤东粤西沿海产业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底,汕头大学结合地方产业优势,与汕头工业设计城联合成立汕头大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构建产学研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需双方紧密对接,实现校企之间信息、人才、技术和物质资源的共享。
接下来,汕头大学将继续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渠道,主动对接和引进大湾区先进教育资源和海外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数读
●广东省、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全日制在校生(含博士、硕士、本科生)1.3万人,毕业生超过12万人。
●学院:12——文、理、工、医、法、商、新闻传播、艺术设计、公卫、马克思主义、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书院:8+1——至诚、弘毅、知行、思源、明德、敬一、德馨、修远、淑德。
●占地面积1990.20亩,建筑面积57.01万平方米。
●附属医院(含5所托管医院)5家6659张病床,服务潮汕地区50%人口。
●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学、生物学、临床医学。
●3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
●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教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光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
●15个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护理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药学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土木水利硕士。
●连续5年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20年在中国内地高校中并列第43位。2020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全球排名201—300位。
●临床医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7个专业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达96%以上。近3年平均月薪上升,2020届平均月薪8677元。
未来发展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从现在起到建校40周年前后,持续提升国际排名,学校综合实力国内排名稳居全国高校前100名,学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办学综合实力稳居省内高校第一方阵。
第二步
奋斗十年,到建校50周年(2030年)前后,基本完成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综合改革任务,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社会和国际广泛认可,个别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国内一流高校行列。基本建成文理医工融合发展,跨学科协调创新特色明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第三步
再奋斗十年,到建校60周年(2040年)前后,在基本建成文理医工融合发展,跨学科协调创新特色明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基础上,学校文理医工融合发展,跨学科协调创新特色显著,学科融合创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学校综合实力稳居国内一流高校行列。
【撰文】余丹 余珊燕
编辑 肖俏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0/22/c419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