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人工智能科学及在城市环境土工学方面的应用实践的通知
来源: 时间:2019-10-12 10:37
--并浅谈轨交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施工的精细化智能技术管理
时间:2019年10月17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
地点:AH学术交流楼2楼会议室
报告人:孙 钧,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汕头大学兼职教授1994-1998年)
报告摘要:
在城市中心城区兴建轨交/地铁,除了关心工程结构自身的施工安全外,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周近环境土工病害问题;就我国广大软土地区言,因施工变形过大,除了进行有效的计算预测外,采用递阶层次敏感性分析,随地铁车站深大基坑和区间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进展,藉调整不同的相关施工参数进行变形超限后的控制策略,使之能以约束在规定的允许阈值范围之内。本文拼弃了传统上沿用的数值模拟手段,改为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在施行多步滚动预测的基础上,如果变形超限,改用了模糊逻辑法则按智能方法进行各相关施工参数的有效调整、达到变形控制的目的。我团队多年来通过对约11处工程项目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智能方法预测施工变形其精度高,在结构变形位移和周边土层与地面隆起/沉降预测值(3~5天内)与其相应实测值的比较,一般在5~10%以内,且不需额外附加的巨大化费(如注浆、预支护等),节约了工时和造价,其社会、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好的软科学方法,其应用前景十分喜人,值得期待。在探讨地铁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基础上也研制了其相应的计算机智能管理系统。研制开发了盾构掘进中工程周近的地表隆、沉变形曲面多媒体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程序软件。该智能精细化管理技术在上海市地铁某区间盾构掘进施工中成功实施了施工信息远程自动监控和精细化智能管理。
嘉宾简介:
孙 钧先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名誉系主任、资深荣誉一级终生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特批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1986),1926年出生。1949年春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结构学组, 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56年随前苏联基辅工学院钢桥结构工程专家斯尼特柯(Й.Д.CHИTKO)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1979~80年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从事“博士后”研究。1960年起,他在同济大学主持兴办了国内外首所“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学”专业。在隧道与地下结构学科领域,建立并开拓了新的学科分支——《地下结构工程力学》( 1960~1965 ),是国内外该子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孙钧院士于1996年入选英国大不列颠剑桥国际传纪中心世界名人录;于2015年获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士(ISRM Fellow 2015)荣誉称号。
孙钧院士,自上世纪80年代初,承担并完成国家各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和上海市的重大、重点基金研究项目等等工程应用基础性研究方面的课题约7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40余项,业绩卓越,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并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380余篇,专著11部、参著3部;在岩土材料工程流变学、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软岩挤压型大变形及其工程整治、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和软科学(侧重人工智能科学)理论与方法,以及近海隧道和城市地下铁道防腐蚀耐久性研究、真空隧道等在岩土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等子学科领域有深厚学术造诣,做出了卓越贡献。
请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相关老师参加。
工学院
2019年10月12日